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语言文化学院“雁翎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雁翎队纪念馆、嘎子村地道战等红色遗址、调研当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旅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等,引导师生深刻理解抗战精神内涵、深入感受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调研乡村治理,洞察振兴密码
在黄湾村,队员们随村支部委员参观了村史馆、荣誉室、人大代表之家、村务综合服务中心、村务治理智能化管理平台,见证了黄湾村从贫困到富裕的乡村振兴奋斗历程。在村委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黄湾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取得的巨大成就,组建女子民兵连,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村貌建设、农场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设立征兵宣传和退伍军人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就创业帮扶等全方位服务;村民现役军人王军鹏更是荣获中央军委一级表彰。大家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带来的深刻变革。


随后,队员们深入旧房改造特色化乡村民宿,走访产业融合创新实践巾帼农场。这些民宿多由村民老宅改造,村集体统一规划经营,保留乡村风貌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80余亩的巾帼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和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文旅的深度融合,开创了乡村生态质量新模式。大家通过现场学习走访,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给乡村带来的深刻变革,为后续调研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深入走访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在黄湾村,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成果,实践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数据记录乡村。队员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从村民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与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乡镇发展的意见和期望等多个角度深入开展调研访谈。根据问卷采访的素材,队员们了解到红色文化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为后续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实证。


三、重温抗战历史,弘扬中华精神
实践团集体参观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这里承载着冀中抗日游击队革命历史与红色记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展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以及生动的图片,详细记录了黄湾村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展馆一角有还原的地道场景,队员们敬畏地走进模拟地道。地道内昏暗,大家弓身沿蜿蜒地道前行,似能听见当年战士的脚步声与心跳声,切身感受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随后,实践团来到白洋淀雁翎队水上游击队纪念馆。纪念馆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详细记录了雁翎队从成立到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实践团成员被雁翎队队员们的英勇无畏深深震撼,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所展现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院学子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和更深刻的理解,也为白洋淀地区乡村发展、红色文旅宣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立志报国、挺膺担当,绽放青春光华、书写时代篇章。